首页

女王上官娴公主

时间:2025-05-29 20:39:18 作者:“雪龙2”号凯旋!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 浏览量:27709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5月28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

  考察亮点

  此次考察的最大亮点是我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累计完成4条断面共计24个综合海洋调查站位,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3个新发现

  本航次主要有3个方面的新发现:

  在水体结构方面,秋季罗斯海水体分层明显,水下150米以内水体混合均匀,但位于混合层以下的变性绕极深层水可入侵到南纬75°区域,而冰间湖200-400米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冰架过冷却水。

  在低营养级生物方面,罗斯海区域初级生产过程不活跃,但冰间湖0-200米水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并在调查海域500-2000米的深层发现有浮游动物越冬类群。

  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鹱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

  此次考察还联合英、美、澳、新(西兰)、挪、韩、泰、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为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迈出了坚实一步。

  本航次“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和罗斯海持续开展调查研究,顺利完成海洋中上层关键物种营养级结构调查、锚定潜标收放等任务,并首次在阿蒙森海成功采集长重力岩芯。

  “雪龙2”号完成的考察任务是我国极地考察单船考察历时最长的一次,进一步推动了极地领域科研和后勤保障的国际合作,探索了开展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综合调查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于南极秋季弱光-黑暗环境下生态系统环境适应以及关键生物类群生存策略的认知,为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南极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了有效科学支撑。

  (总台央视记者 李啸虎 范珊珊)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方:愿以进博会为契机,同各方把开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单拉长

韩良忆补充道,大陆北方地区多称米制点心为“糕”,大陆迁台的老一辈也会称“粿”为“糕”,但台湾的年轻一代大多混称。“在我家里,我们习惯在讲普通话时说‘糕’,跟外婆说闽南语就会称‘粿’”。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压气体喷出事故已致10死3伤

3月22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4甘肃康养旅游资源对接大会”正在进行中,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家康养旅游机构、重点旅行商代表,先后走进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陇南市,夜游药王洞养生小镇、爬崆峒山、品风味麻辣烫、赏麦积山石窟、尝橄榄油,沉浸式感受甘肃丰富的康养线路和产品。

水利部工作组调研指导云南省抗旱保供水工作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改什么、不改什么,改哪里、如何改,都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评论中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乌干达山体滑坡已致28人死亡

一方面,加快生态强省建设。吉林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五大水系纵横全境,长白山是中国的六大林区,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长白林海”“东北水塔”和“物种基因库”。吉林持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近年来,森林延绵、草地连片、湿地镶嵌、错落有致的生态格局已经形成。吉林西部的查干湖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冬捕奇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实施查干湖保护开发工程,还林、还草、还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获评为5A级景区,成为吉林旅游又一“金字招牌”。

“镜中巴铁:中国旅行社的视觉之旅”摄影展在京开幕

“我在睡觉,睡醒后发现机舱里有一股很浓的航空煤油的味道,第一反应是货舱着火。”据边先生回忆,当时机舱内的乘客基本都闻到了味道,很多人下意识用飞机上的毛毯捂住口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